5月16日上午,全国供销总社副主任邹天敬带队专程到上虞验收评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试点工作,认为上虞专项试点工作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看了后印象深刻、启发很大,要求上虞区供销社总结试点工作成果,推广成熟经验做法,起到以点带面作用。2017年7月,上虞区供销社被全国总社列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试点单位。试点以来,上虞区供销社以区域内良好的“四季仙果”之旅发展资源为基础,以“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实体化、规范化运作为重点,通过培育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创新产业主体、优化发展方式,以入股经营、产权联结等措施,实现不同产业主体抱团发展,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产业融合发展发展模式,顺利完成试点工作任务,并通过省社组织的第三方机构评估。
一、加强组织领导,争取政策支持。按照全国总社专项试点批复要求,上虞区供销社成立“一把手”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做好统筹规划,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方式推动试点工作。一是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上虞区现代农业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上虞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扶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若干政策》等10多项优惠政策。二是争取有关部门统筹安排财政涉农资金。区政府先后召开20余次专题协调会议并出台会议纪要,帮助解决因“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及产业融合专项试点工作中的难题,近年来上虞区供销社取得各类财政扶持资金1614万元。三是争取本地相关涉农银行信贷支持。与区农商行、人保上虞公司、农业银行等建立战略合作,帮助500余家产业融合协作单位、农合联会员等争取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网贷支持,成立大通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民资金互助会,近三年来累计发放涉农贷款414笔,贷款额6.57亿元。
二、推进示范融合,密切利益联结。依托“三位一体”农合联平台,通过运作模式、经营方式、产权关系创新,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一是创新运作模式。通过产业化项目支持,以供销社为主、社会资本参与,投资2000余万元,流转土地800亩,以“公司+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商平台”的运作模式,创办具有示范性、引领带动作用的大通农场,打造“小而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产业融合示范区。二是创新经营方式。大通农场按照“一园六区”功能设置,发展“四季仙果”百果园、农耕文化、展示展销、休闲餐饮、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电商示范等多项经营业态,促进农、文、旅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成为当地农耕体验观光游、乡村游的热门景点。三是创新产权关系。依托“三位一体”农合联平台,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周边农户以“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的形式,实施“四统一”管理,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农场+农民”利益共同体,共享产业融合发展效益。
三、优化合作模式,延伸产业链条。通过构建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仓储、检测、追溯和流通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效率、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一是加强社企连接。与区内外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先后与上虞舜耕庄园食品有限公司、祝家庄梁湖年糕厂、龙兴水果专业合作社、米果果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实现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领域的有机融合,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开发主要水果品种的衍生产品。二是加强社科对接。与浙大、经贸、农商等高校合作,在大通农场建设了科研教育实践基地,实现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功能。完成个人试验田、新品种培育区、新技术研究等项目,研发了血橙、樱桃、火龙果等5个水果新品种和水果罐头、水果酵素、水果饮料等配套新产品。三是加强品牌建设。在上虞城西大三角开发区建成生鲜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设立农产品仓储、质检认证(绿城检测中心)、初加工三大功能区,对生鲜果蔬、水产制品、肉禽制品等农产品进行选果、仓储、清洗、包装、分拣、包装等初加工,培育打造了“三农公社”、“3N”、“舜水”系列茶叶3个自有品牌,帮助系统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培育发展了“祥龙”、“小草湾”、“皂李湖”等98个有机、绿色、无公害品牌。
四、借助信息手段,优化销售方式。把信息、数据、物流等新技术融入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构建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发挥供销社遍布城乡的网络资源,建立完善区、镇、村三级农村电商网络体系,新建2500平方米的区级电商运营平台1个、乡镇电商服务中心19个、村级电商服务站300余家,打造以“四季仙果”品牌为引领的上虞高档优质安全农产品网上连锁经营体系,年均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额2500万元,帮助农民累计增收2100万元。二是构建日用消费品经营体系。以“市场+超市+服务平台”形式,打造“城乡一体、同城同价、线上线下”的现代商贸流通服务格局,在城区培育总经营面积超过16.5万平方米的大通商城和大通购物中心;在全区中心镇和经济强镇核心区块建有城乡商贸综合体16个,总经营面积3.1万平方米;在全区农村发展商贸服务网点1183个,托管全区16家国有乡镇级农贸市场,城乡居民提供生活超市、餐饮娱乐、生鲜产品等服务。三是完善配套物流体系。与邮政对接合作,完善农村物流投递,与顺丰速运签约总协议, 实行“从枝头到舌尖”24小时基地直发模式,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当日送达,国内一线城市次日送达,物流速度提升20%。依托章镇果蔬专业合作联合社物联网项目,打造云端农业典范,达到追溯溯源、实时监测、远程控制、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种植目标。
五、发挥市场作用,创新新型业态。针对当前农宅、农地闲置、荒芜现象,创新“企业+村集体+农户”的运行模式,通过转让、租赁、入股、合作经营等市场化手段,激活现有农村闲置的农房、农田、农权。一是激活闲置农房。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闲置房屋激活利用试点工作,流转芋艿湾6幢1800平方米农房(流转期15年,年租金5000—10000元不等,每两年5%递增,并实行二次分红),按养老度假、亲子旅游、青年旅社等风格,对农房主体结构、外立面、内装修、庭院等进行改造,目前按中高端民宿经营。二是激活社有资产。在激活农村闲置农房的基础上,盘活供销社闲置老旧资产,今年5月,启动建设下管乡村民宿旅游开发项目,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占地面积8530平方米,改造后将成为集文化、餐饮、休闲于一体的乡村型生态酒店和民宿项目,起到面上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创新“大田托管”。发展以股份合作模式参与开发曹娥江水上文化旅游“江上花海”景观项目,组建上虞区江上花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本级大通集团公司占股55%,旅游局下属国企虞舜公司占股45%。按照“大田托管”的模式,在3600亩江滩地连片种植向日葵、油菜、小麦以及观赏性花卉等,形成搭配自然、四季更替的江上花海景观。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一步,上虞区供销社将以供销社综合改革与“三位一体”农合联建设深入融合为主线,以此次专项改革试点验收成果为基础,进一步促进农民利益联结,做好农场深化项目;进一步创新农旅结合模式,推进加快乡村振兴发展;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激活农村闲置资源;进一步整合部门资源,完善电商物流体系,继续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供销社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再上新台阶。